十字架與作基督門徒
章伯斯(Oswald Chambers)著,楊丁菡嬰譯
有一種使人「作基督門徒」的方法,並不是我們的主所認可的。那就是用一種有損於福音尊嚴的方法過度的催迫人與神和好。所作的哀懇不外是:主耶穌為我們作了如是之多,我們豈不應當出於感激的心為祂作一些麼?
這種出於憐憫主耶穌的心來為人與神拉上關係的方法,從未為我們的主所承認。它沒有把罪放在其當放的地位上,也沒有把福音放在其當放的地位上。我們的主從未催逼任何人無條件地跟隨祂;祂也不希望人只是出於情緒上一時的衝動來跟隨祂。祂從不哀懇、祂從不誘捕;祂把作門徒這一條路弄得非常狹窄,並且指出某些事情是那些跟隨祂的人所必須放棄的。
今日有一種趨勢,就是把主的要求沖淡。主耶穌所說的是難行的,這些事只有向那些決心作主門徒的人才變為容易。我們的主無論何時講論到「作門徒」,祂總是在前面加上一個「若」字,而從不用那加強語氣的「你必須」這樣的語句。作門徒是附帶有選擇的自由的。
我們的主從不要我們一時衝動,為情感所控制,不知自己在做甚麼的那一種糊裏糊塗的忠順。我們作選擇時,我們的意志必須是在常態之中,這就是為甚麼耶穌基督的召請一發出,就會喚起一種巨大的熱望,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們作新約的傳道人,必須時常呼籲人作意志上的選擇與決定。
「背十字架」的重要性,今日在跟隨主耶穌的觀念上已完全失落了。「十字架」已被視為美麗而又簡易的事物,而不看作是一種堅決的英勇行為。當你念如下的經文時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,來跟從我。」當將一切的詩意除掉。當主耶穌說,「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」時,祂心目中不是想到一件喚起英雄氣概之美麗情緒的事情,而是一件認真而又殘酷的事實,帶有釘死肉體的釘子。
在二十世紀時代,人們已把十字架用感情主義覆蓋起來。我們能夠靜坐聆聽人傳講主耶穌釘十字架而眼淚汪汪,但是我們很少有人體會我們的主說:「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」這句話時,所表達的意義。
那個十字架獨特的屹立著,我們從未奉召要背起基督的十字架。我們所要背的是自己的十字架,這十字架乃是由我們作耶穌基督的門徒這種特別關係而來的東西。它是我們已經捨棄自己權利的明證。我們的主所講的受苦,並不是人為良心、為自覺有罪而感到難過的那一種苦;人們會為良心的緣故而受苦,但他們對耶穌基督可能毫無所知,對於祂更無忠順可言。不論人是不是基督徒,都可能會為良心的緣故而受苦。
我們的十字架,是由遵行神旨意而來的痛苦。這一種表現在今日已經逐漸消失了;我們說,成聖之後,一切都是歡愉了。保羅的一生全是歡愉麼?「作門徒」意即「我們與主的得失認同」,而且我們要「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」。只有當我們向基督認同,我們才能開始瞭解我們的十字架是甚麼意義。
我們必須將馬太福音第十章十六至三十九節,再讀一遍,因為我們極容易以為是主耶穌擔當一切苦痛,而我們則得著一切福氣。不錯,我們的確是得著福氣,但我們決不可忘記生命的酒,是由壓榨的葡萄釀成的。跟從耶穌包含生命受壓搾,正如神定意在基督身上所作的一樣。如果我們所尋求的是得著人的合理待遇,那麼我們就會忿忿不滿。倘若你在你的基督徒工作中尋求合理的待遇,你就會立即將自己用繃帶綁起來,屈服於自憐和沮喪的情緒之中。不要追求別人對你公道,但絕不停止施行公道;而且,絕不容任何事情破壞你在耶穌基督裏與別人的關係。「你們要……愛……像我愛你們一樣。」
在馬太福音第十章三十四至三十九節,主耶穌告訴門徒,說他們不但在私人生活上會遭遇敵對,而且也會遭政權的反對,他們會受逼迫,有人甚至會被釘十字架。不要說:「那只是指當日的情形。」你若矢志忠於耶穌基督,你就會發現世界對你以拳頭相向,而不是撫愛。
當我們的主說到門徒所要背的十字架時,祂沒有說他們若背起來,就會使他們成為聖潔。祂說:背十字架是為祂的緣故,而不是為他們的緣故。祂也說:他們會像眾先知一樣受苦,那是因為他們傳講由神而來的信息。今日的趨勢是,「要過聖潔的生活,但別提它;別作見證;別承認你忠於主耶穌,你就平安無事。」
人不會因過聖潔生活而受逼迫。人是因承認主耶穌而招致逼迫。今日有人作了許多社會服務工作,而不肯在其中為主耶穌作見證。你若在社會服務中承認主,你就會發現主耶穌所提到的排斥,有人會對你說:「不要把宗教帶進來,不要提你的老套。」
人類的某些需要是不能單用慈善工作和憐憫來滿足的,而必須聖靈藉著人的見證才能滿足。因此就使那些只從事服務的人,向為主作見證的人產生排斥心理。有人敢於在這裏為他的主背十字架,便喚起了別人對他的憤怒。
捨己和棄絕自己,今日人們仍然說它們本身是好的,但是我們的主從未用過任何像這樣的虛飾,祂對準那以捨己本身為目的的錯誤予以迎頭一擊。祂曾論到捨己和棄絕自己是痛苦的事,是付代價的、是受損傷的。「捨己」一詞的意義今日已經成了放棄事物;而主耶穌所說的捨己,乃是否認我對自己的權利,將一切託辭掃除淨盡,惟以耶穌為主。
有的人混亂不清,作了無謂的棄絕自己;除非以耶穌基督為目標,否則棄絕便毫無益處。捨己的泉源,必須是我們個人對主所湧流出來的愛。我們不再是自己的人;除了我們能得人歸耶穌基督以外,生活上其他所有的興趣都與我們無關。棄絕的最大的動力,乃是對主耶穌的熱愛。